本网记者 孙恒宇
12月16日,在刚刚闭幕的未来科技论坛上,一项名为“供应链协同的电脑硬件参考设计选型平台”的技术成果获得了“2024年度电脑硬件领域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在该成果的获奖评语中,论坛评委会将其评论为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的“开创性进展”,其研发人苗维康更被誉为该领域“杰出的引领者”,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事实上,早在荣膺这一奖项之前,苗维康这位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便已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声名远播。从陕西工学院的青涩学子,到跨国企业的技术核心,他用二十多年的时光,亲历并推动了中国硬件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在行业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留下了生动的注脚。
于方寸之间筑志探索
上世纪90年代,在那个年轻人对高新电子产品相对懵懂的年代,苗维康就已展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我在很小的时候便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0和1组成的数字世界对我有着深深的吸引力。”这种喜爱并非浅尝辄止,而是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长愈发拓宽与深入。在苗维康看来,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中,最具魅力的莫过于其中精密的硬件组合。“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它们不过都只有方寸大小,却能处理海量信息、执行复杂指令、甚至连接整个世界,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跨越山海——这一切都源于产品内部硬件的协同运作。从开机时主板上芯片的精准响应,到存储设备对数据的快速读写,每一个硬件部件都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无声运转,最终汇聚成强大的计算能力,展现出方寸之间蕴藏的无限可能。”
藉由强大的热爱与过人的天赋,苗维康怀揣着大学时修习电子工程专业打下的扎实基础,先后入职诺基亚、飞利浦和英飞凌等多家世界尖端电子企业担任工程师,并多次远渡重洋参加专业培训,不断精进硬件知识,拓展国际视野。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科研与实践经验,特别是在硬件的质量检测和电子产品的性能设计优化方面。“那些年,我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国际上的前沿技术,”苗维康回忆道,“但学习得越多,我越清醒地意识到当时我们国家的核心硬件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堪称天堑。”
不过,巨大的差距并没有让苗维康打起“退堂鼓”,反而坚定了他攻坚克难的决心。“技术创新没有捷径可走。”苗维康说,“我当时就深知,想让我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必然得下一番苦功夫。”从那时起,他便立下了毕生探索硬件技术创新、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宏愿。带着这样的决心,苗维康如是想也如是做,而这一做便是十数年。
立行业之中履践赋能
1998年至2011年,苗维康深耕通信终端的硬件技术创新方向,完成了多个重要设计项目。如千禧年间,他与台湾迪比特合作,设计了基于飞利浦半导体方案的DBTel手机,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功能与设计俱佳的移动通信产品,迅速成为当地市场的主流机型,在东南亚消费电子领域形成了规模化影响力;6年后,又与诺基亚合作,设计了基于英飞凌单芯片方案的Nokia全系列8系手机,成为当时全球高端功能机的标杆,其“单芯片集成多核心功能”硬件设计思路也被后续众多品牌借鉴。这些享誉世界的成就,使苗维康在硬件技术研究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让他在2011年成功加入英特尔这一世界顶级硬件制造商,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和过往的工作经历不同,加入英特尔后,我的主要研发方向转向了计算机硬件。身为产品经理,这一次我既要懂技术,也要懂市场、懂需求。这使得我对国内和国际的硬件市场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与了解,大幅提升了我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落地’的全链条把控能力,也学会了从产业链协同视角思考硬件技术的创新方向——不再只关注单一硬件的性能优化,而是更注重技术与下游厂商生产、终端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适配性。”苗维康感慨道。据他介绍,在英特尔工作的十余年里,他林林总总完成了许多与硬件相关的项目,更是作为第一负责人先后主导了英特尔第10代、13代、14代、15代处理器参考平台的设计工作,带领团队解决了英特尔处理器新品应用实践中的诸多难题,解决了规模、适配、能效三个核心挑战,形成了性能、效率、成本与功耗多方平衡的设计方案。“这些产品在我的方案支持下,被大面积应用于Lenovo、Hewlett-Packard、Dell等行业巨头的新型电子产品中,共同定义了多代计算机的性能标杆。”苗维康进一步解释道。
除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绩之外,多年来,苗维康还多次出席、主持研讨会、峰会、交流会等行业尖端会议,分享自己对前沿技术趋势的独到见解和工作中的实战经验,并作为评审专家参与多项业内重要评比活动的评审工作,为行业的学术探索与技术进步提供重要参考方向。鉴于其强大的项目成就与行业影响力,苗维康于2023年10月获聘华夏双创研究院理事,又于2024年7月出任亚洲国际品牌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这些行业服务与社会任职,既是对苗维康专业能力与行业贡献的高度认可,更体现出他主动肩负起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助力技术成果转化的责任担当,为电子产品硬件技术的创新生态建设注入了重要力量。
循科技之光开拓创新
“硬件是电子产品的‘骨骼’,也被看作是国家的‘工业粮食’。一个国家的硬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以及苗维康自身在硬件技术领域多年的“摸爬滚打”,他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始终坚守着最开始的初心与志向。
“尽管智能算法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一直在快速增长,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硬件技术的发展都异常缓慢。”苗维康敏锐地发现,这正是中国硬件技术发展的关键机会。
因此,为了抓住机遇、完成理想,苗维康果断将大量精力投入在前沿技术与硬件技术的融合创新开发之中,在短短几年里就研发出了以“多核架构下的电脑硬件开发性能测试系统”“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硬件故障预测与诊断平台”“供应链协同的电脑硬件参考设计选型平台”“基于数字孪生的电脑硬件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代表的多项原创性技术成果。这些成果精准锚定硬件技术领域内普遍存在的硬件运行负担重、运行环境复杂、成本高昂、研发与维护周期长等问题,从硬件的设计选型、开发测试,到运行管理、检测维护等全流程的各个方面入手,为行业内部技术市场提供了科学程度更高的解决方案,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助力众多相关企业推出了各种形式的新型硬件、电脑样机和电子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贡献。
正是因为这些极具前瞻性与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兼之苗维康引领行业的实践成就,他得以屡屡斩获如“电子产业杰出推动者”等重要国家级奖项。此次荣获“2024年度电脑硬件领域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便是国家与行业对他的又一次高度认可。
然而,当谈及自身的成果与奖项时,苗维康却表现得十分谦虚。“我目前的这些技术成果,只是解决了行业目前面临的一部分问题,硬件技术想要继续快速还需要更多、更精进的技术探索与创新实践。”苗维康坦言,“这条科研之路并非坦途,但我相信,我会凭借兴趣与坚持,继续在这片‘星辰大海’上步履不停,直到完成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苗维康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中国硬件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勇于突破的探索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以非凡的智慧与坚韧的意志,将个人理想融入行业发展,不仅推动了硬件技术与电子产品的革新与升级,更点燃了无数后来者对“硬科技”创新的热情与信心。他的“星辰大海”,是硬件技术自主创新的辽阔未来,也是中国科技人步履不停、永远向前的精神征途。